Musique concrète,一種源自 20 世紀 40 年代的實驗音樂流派,以其對聲音材料的運用和改造而聞名。它拒絕傳統的音符和和聲結構,而是將日常環境中的聲音片段作為創作素材,通過錄音、剪輯、調整速度和音高等方式進行處理和組合,最終形成獨特的音響體驗。其中一位開創Musique concrète 的先驅人物便是法國作曲家 Pierre Schaeffer。
Pierre Schaeffer (1910-1995) 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音樂家、作曲家和音響工程師,他對聲音和音樂有著深刻的理解。他認為,聲音不僅僅是音樂的組成部分,更是具有獨特 texture 和情感表達力的媒介。Schaeffer 的Musique concrète 不僅是一項音樂實驗,更是一種全新的聲音探索和藝術創造方式。
他的作品《“Étude aux chemins de fer”》 (1948),便是Musique concrète 早期經典之作,也是探索 Schaeffer 聲音美學的最佳範例。
解構「鐵道」的聲音: Schaeffer 的「Musique concrète」實踐
“Étude aux chemins de fer” 意為“鐵道研究”。這首作品以 SNCF (法國國家鐵路) 的各種聲音為素材,包括列車的鳴笛聲、輪子的摩擦聲、車門開合聲以及站務人員的廣播等。Schaeffer 通過錄音和剪輯,將這些看似雜亂無章的聲音片段重新組織和組合,形成了具有強烈節奏感和空間感的音樂作品。
他巧妙地利用了聲音的各種特性,例如音高、音色、音量和時長等,來營造出不同的音樂效果。例如,列車鳴笛聲被調整成不同的音高,形成了旋律線;輪子摩擦聲被加速播放,產生了強烈節奏感;車門開合聲則被用作過渡段落,連接不同樂段。
“Étude aux chemins de fer” 不僅展現了 Schaeffer 對聲音的敏銳觀察力和創造力,也體現了他對Musique concrète 哲學的堅持:將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聲音轉化為具有藝術價值的音樂素材。他認為,音樂的本質在於聲音本身,而不需要依賴傳統的和聲結構和旋律模式。
特性 | 描述 |
---|---|
音樂風格 | Musique concrète |
創作者 | Pierre Schaeffer |
完成時間 | 1948年 |
素材來源 | SNCF (法國國家鐵路) 的各種聲音 |
Musique concrète 對後世影響:一種持續探索的聲音旅程
Schaeffer 的Musique concrète 在音樂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它開闢了實驗音樂的新領域,並對後來的作曲家產生了深遠影響。許多作曲家受到了 Schaeffer 創作理念的啟發,開始探索新的聲音素材和音樂表達方式。例如,Karlheinz Stockhausen、John Cage 和Brian Eno 等人都曾運用Musique concrète 的技巧進行創作。
儘管Musique concrète 在 20 世紀 50 年代後期開始衰落,但它的影響一直持續至今。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,作曲家們擁有更豐富的聲音素材和處理工具,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聲音的可能性。今日,Musique concrète 的精神仍然在激勵著音樂家們不斷探索新的聲音世界。